5月16日是国际光日,其目的是为了强调光在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医药、通信、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为了响应国际光日的宗旨,同时开拓同学们的科学视野、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同学们对光科学的研究兴趣,应我校科技处、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珩协创中心、黑龙江省量子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光学学会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分会邀请,湖南大学罗海陆教授为学校师生做了题为“基于光学模拟计算的全光图像处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于2022年5月16日上午9点在线上举行,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量子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测通学院高玮教授主持。
高玮教授首先对罗海陆教授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并介绍了往年举办“国际光日”系列活动的情况。罗海陆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于光学微分运算的图像边缘检测与介电超表面实现光学微分运算等方面的原理和实现手段,并将其应用于量子显微和量子成像技术,在弱光、无光环境下,实现对待测目标无损伤、高信噪比、高精度边缘成像,最后对光学模拟计算在全光图像处理、显微成像、量子成像等领域中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整场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并交流自己的理解,罗教授详细地回答了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问题,并对同学们热心好学的精神表示了肯定。
高玮教授再次对罗海陆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诚挚邀请罗教授疫情过后到本校指导工作。会后同学们表示,通过罗教授的报告,增长了科学知识,拓宽了科研视野,了解到光学成像别开生面的实现手法与应用,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
罗海陆,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的研究方向为:自旋光子学、光学模拟计算与全光图像处理、量子测量与量子成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PNAS、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Advanc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 5500 余次,H 因子为 39(Google Scholar)。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2021年),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年,二等奖)。
“国际光日”介绍:
在成功举办2015国际光与光基技术年(简称国际光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 and Light-Based Technologies)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5月16日设为“国际光日”(International Day of Light),并指出“国际光日”的设立,其目的是为强调光在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医药、通信、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国际光日”设在每年的5月16日是为了纪念1960年5月16日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梅曼制造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器在医疗保健和互联网上的应用改变了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获得了超过20项诺贝尔奖。国际光日不仅仅是庆祝激光科学的纪念日,也是为了强调光学与光子学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湖南大学罗海陆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交流环节
科技处
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量子调控重点实验室
中国光学学会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分会